颠覆认知!这名中国博士宣布 你的房子可以直接发电了

搜狐焦点云浮站 2018-01-18 12:10:5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玻璃,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了。 从帮我们挡风遮雨的窗户玻璃到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材料,玻璃都闪耀着不可代替的光芒。

玻璃,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了。

从帮我们挡风遮雨的窗户玻璃到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材料,玻璃都闪耀着不可代替的光芒。

可是,你见过能自己发电的玻璃吗?

近日,海归博士,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和他带领的团队就将其变为现实:

一块1.92平方米重30公斤的“发电玻璃”,每年可以发电近300度,如果用上两三块,就基本能满足一个家庭全年用电!

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了解到,生产一块长1.6米、宽1.2米的发电玻璃,只需要55秒的时间,而它的光电转化效率却高达17.8%,媲美普通的传统硅太阳能板。即便是光线很弱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光电转化产生电能。换句话说,三四千块这种玻璃产生的电量,就相当于一口普通的油井一整年产的油所能转化的电量。

1月17日,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殷新建在接受蓉城政事(微信号:znaitz)采访时候表示,玻璃由无色变成黄色再变成黑色的过程就是安装上电池发电的过程。而电池的形成,是因为镀上了发电层。殷新建解释道:

薄膜弱光发电玻璃产品是在普通玻璃上镀上碲化镉光电材料,让普通玻璃从绝缘体变成可导电的导体,进而变成可发电的建筑材料,实现了玻璃与材料的有机结合。每块发电玻璃的发电层经过激光的刻蚀,形成214个串联的小电池,也就是黑色玻璃上肉眼可见的白色线条。两块玻璃合一,通过背电极的接线盒收集电,便能发电,导入逆变器后就能直接使用了。

此前,国际上较大的单片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是0.72平方米,一直未能获得突破。要把4微米厚、相当于百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碲化镉薄膜均匀地、不间断地镀在玻璃上,难度非常大。

据四川日报此前报道,潘锦功正是用6年多时间推动了一次传统玻璃工业的供给变革:打破国外巨头垄断,把平板玻璃从建筑材料变成可发电可滤光的功能材料,把建筑外墙变成了“发电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评价,这为中国从建材玻璃大国提升为电子玻璃强国、半导体材料强国打下了技术和材料基础。

年薪只要1元钱的海归博士

▲潘锦功(图片来源:《西望成都》截图)

戴着眼镜,背着黑色双肩包,潘锦功给人的印象是谦逊礼让。辞去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职务,他于2011年来到成都,目前担任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让人诧异的是,作为一名海归博士他的年薪仅是1元钱。潘锦功曾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

“我这个岗位的年薪是30万元,但我只要1块钱。因为我们做科学的,深知做科学一定要有牺牲精神。”

我们往往只仰望成功者站上高峰的飒爽英姿,却很少追问这一路爬坡上坎的艰辛。潘锦功的回国创业路始于光伏产业如日中天之时,但他甫一涉足,即寒冬已至,哪怕技术路线再如何不同,也难遭株连命运。据四川日报此前报道:

2013年,公司面临资金断裂;

2014年,面临团队分崩离析;

2015年,不少员工又被人高价挖墙脚。

所以四川日报的好多次采访,都见潘锦功在办公室里吃泡面。有一年去省上领“四川省先进创新团队”的奖,为了省点打车费,他是赶公交再转乘地铁去的。回来抱着牌子,都不好意思被人看到。

用潘锦功的话说,“创新创业路上,眼里都是泪水,步步都是血印。”

潘锦功还有些梦,看起来“天马行空”。“发电玻璃”的承载能力强,可以直接铺设在道路路面上,一旦与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技术衔接,马路就变成了“充电宝”。

回望来时路,潘锦功感慨:

“感谢国家,给了我们报国的机会;感谢时代,把机会给了愿意坚持的我们。”

他的紧迫感却无法消除。“我们也就先进世界水平2-3年,只是暂时的先进,不能止步不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