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部署下半年楼市调控 地方工作不给力“坚决问责”

搜狐焦点云浮站 2018-08-08 11:38:5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下半年楼市调控或仍将从紧。

下半年楼市调控或仍将从紧。

8月7日,住建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住建部对未来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并提出将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

会议指出,各地要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和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会议还表示,各地要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要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目前,住建部尚未透露参与此次座谈会的城市名单,但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中央和部委层面多次喊话的背景下,不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下半年继续收紧楼市调控的几率均在加大。

坚决问责调控不力城市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到,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从此前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此次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各方对中央这一表述的解读均认为,这是对下半年楼市调控“不会放松”的定调。

而住建部此次跟进发声,提出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等要求,则被认为是对各地下半年的住房工作作进一步部署。

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认为,这意味着调控短期内不会放松,为了遏制房价上涨,限购限价等行政措施短期内退出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阶段,地方政府在调控中的主体责任将进一步加大,考核机制也应更加明确与精准。”杨现领表示。

实际上,去年党的十九大以来,住建部曾在多个会议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地产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评价考核和约谈问责。

相关工作的成果在今年有所体现。5月,住建部先后约谈12个房价上涨过快城市的相关负责人,被约谈的成都等地相继加紧调控,此次约谈也被认为令各地开启了新一轮调控浪潮。

据中原地产统计,5月份,全国有超过40个城市发布调控政策多达50次,创下全国范围内单月调控次数最多的纪录。

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密集调控仍在持续。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7月,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出台住房政策20项。

其中,部分城市的新政力度较大,引起市场强烈关注。如深圳就规定,暂停企业购买住房(含新房和二手房),居民购买的商品住房3年内禁止转让;并大幅提高离婚2年内购房人首付款比例。

因此,在因城施策且方向已定的背景下,此次住建部再次强调对地方的问责机制,也加大了市场对下半年调控进一步收紧的预期。

“下半年的政策走向预计将保持与上半年的连贯性,以紧为主,并且在部分城市有继续升级的可能。”易居研究院分析员詹毅凡表示,此轮调控的四大特点,力度更强、范围更广、目的更加精准和查漏补缺特征更加明显,都可能在下半年保持。

支持合理住房消费

而除了强调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此次座谈会在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加强预期管理和整治市场秩序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需求。

其中,如何在调控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支持合理住房消费,也成为各地政策聚焦点之一。

从近期各地的政策落地情况来看,信贷、公积金等政策成为一大抓手。

7月23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四部门发文,提出“适用首套房贷政策的共有产权住房贷款较低首付比例按照政策性住房执行,不低于30%。”对于以无房群体为主的共有产权房购房者提供信贷支持。

7月2日,内蒙古明确住房公积金优先支持租房需求,重点职工在缴存地或户籍地购买首套普通住房或改善型住房需求。同样在7月,杭州、哈尔滨、广州等城市,也均提出了住房公积金重点支持刚需、改善性购房需求,严查违规提取公积金行为,以保证公积金有效使用效率。

什么是合理住房消费呢?詹毅凡认为,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关键是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而合理的住房需求,应满足自住属性。对于首套刚需人群来说,此类人群需求明确,理应得到保护;对于改善型人群来说,在满足住房持有时间及数量的情况下,其消费行为也属于合理消费的范围。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则进一步指出,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改善性需求,住房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不能过高,“我个人意见是不能超过50%,超过了50%就属于过度消费,对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就会不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